《白蛇传》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,承载着几个世纪以来的诗意与浪漫。在传统伦理约束下,追寻情欲的女子以“蛇”的意象出现,满足了身处禁欲社会的听众对于释放个人欲望的希冀;而“非人”的蛇妖追求的则是成为贤妻良母的凡人,这与传统道德规范相互印证,情欲的宣泄并未破坏伦理,相反进行了约束。近代以来,白蛇传说几经翻拍,在故事主人公情欲的此消彼长中,身处年代的整体思想情绪从改编作品中折射出来。 白蛇传的民间传说因《新白娘子传奇》家喻户晓,但李碧华改写的小说《青蛇》从青蛇视角出发,书写着那既享受情欲又被情欲折磨的男人与女人, 探究着情欲的隐秘深度。徐克以此为基础改编的电影,从人物表演造型, 到男女 (尤其是青蛇与法海) 赤裸裸的纠缠, 都是将情欲作为主要叙述对象,暗合了在香港这个以消费与工商为基础的社会, 是以欲望释放为动力的时代背景。 在《青蛇》改编为舞台剧的过程中,导演创新性的将情欲拆解成了情与欲两个部分,分别代表“情”“欲”的白、青蛇,也具有了不同的特质。而青蛇寄托欲望的对象--法海,也区别其他作品的暴力与骄横,显现出自身的矛盾与挣扎。这部于2013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作品,又能反射出怎样的集体情绪? 本文原载《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》,经作者授权原创刊发,供诸君思考。 情与欲的隐喻: 从白蛇到青蛇 “蛇”这一意象本身具有破坏性, 这是欲望对于人生的冲击, 也是欲望对于社会稳定的破坏。在中国传统市井社会中流传的白蛇传说, 一方面有着对于释放个人欲望的希冀, 另一方面也给以伦理的约束。像白蛇传说这样流传几百年的叙事原型, 对它的每一次重大改写, 可以说都会折射出那些改写年代的情感。 ▍从白蛇到青蛇: 情欲成为主要叙述动力 新时期大众文化对于白蛇传说的改编, 有两次较为成功的案例。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改编电视剧《新白娘子传奇》, 一次是李碧华改写的小说《青蛇》以及随后徐克以此为基础的改编电影。《新白娘子传奇》整体上来说是用新媒介重新讲述白蛇传说, 也有改写, 但整体上的改动不算过激; 相比之下, 李碧华的《青蛇》对于传统白蛇传说的改写是有颠覆性的